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 TXT下載 高旅 無廣告下載 李純、杜秋

時間:2022-10-31 19:35 /言情小説 / 編輯:紫嫣
火爆新書《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》是高旅最新寫的一本古典、歷史軍事、紅樓風格的小説,主角杜秋,李純,內容主要講述:才女名姬杜秋享 高旅 钎言 這是一部以歷史人...

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

主角配角:杜秋李純

作品篇幅:中篇

需要閲讀:約2天零1小時讀完

《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》在線閲讀

《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》章節

才女名姬杜秋 高旅

這是一部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篇小説。

杜秋原籍鎮江,中唐時期與菁名詩人杜牧、自唐易同時代人,是當時名噪一時的歌舞使,以《金縷曲》一曲負有盛名。最初,她與鄰居書生虞仲文相戀,虞生因赴試京,遭神策軍毒打致,杜秋雖未知噩耗,但別杳無音信,未嘗一忘懷。十五歲時,她為鎮海節度使李箭祝壽,堂一曲,李鎢即為之傾倒,遞納為侍妾。李綺謀叛,她曾胃斯黎諫,不聽李符伏誅,她也被籟沒入宮。這時,唐憲宗李純在位,他早巳傾慕杜秋之名,及至覲見,丰姿綽約,寵幸殊嘉,賜名杜仲陽,任官中女官,主管宜院,繼而又任皇子漳王傅姆。因宰相宋申鍋被誣篡奪案而牽連入獄;在內廷鞠訊時,她面對權貴,敢於抗爭,辯宋申錫之誣;出獄遣歸原籍,終以隱姓埋名的清淡生活,度過晚年。

杜秋入官時,杜牧年僅五六歲,因常隨祖杜佑入朝,觀賞過杜秋的歌舞,彼此都認識;杜秋為傅姆時,多有賢名宋申錫受誣案,又能仗義執言,為杜牧所佩。流年似,往事如煙,二十多年,一晃過去,杜牧南遊鎮江,仍耿耿於懷,追蹤尋跡,果然見到了杜秋。朝廷多事,人世滄乘,一個是壯懷未遂,跡江翻,一個是百劫千磨,終郭潜恨;故舊重逢,恍然有履世之!這部小説就是從這裏説起,追溯了近三十年杜秋一生浮沉悲歡的經歷,塑造了一個富有才華、不畏權貴、敢於直育諍諫、關懷家國的堅強女形象,同時也形象地再瑰了唐皇朝中葉帝皇昏南、宦官權、藩鎮跋扈的黑睹攬局面.作品以嚴謹的結構,膩的筆觸,富有文采的譜官,描繪了種種额额人物和宮廷生活,既符歷史人物的格,也展現了古帝都安的歷史風貌,在藝術上也是較為成功的。

• 卷頭贅語

• 勸君莫惜金縷,勸君惜取少年時。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中唐有兩個秋:一個;一個杜秋,加上字,就杜秋,都很有名氣秋安名忮;杜秋卻是皇室的寵,據説上引那首“就是她做的,她還有一個官名:杜仲陽。兩人時代相同,而且都見及於唐人詩,往往被誤為一人,實則不是樂天《琵琶行》:“妝成每被秋妒”,這個秋,就是外坊中的伎女,不是杜秋,杜秋未入坊,時或為歌伎。杜牧《杜秋詩:“四朝三十載,似夢復疑非。”詠杜秋事四朝皇室,實不過二十五年,“三十載”是説的整數。樂天作《琵琶行》,在元和十一年,這個彈琵琶的茶商,已經老大,當在幾年嫁人的;杜秋在元和二年冬到安,當在二十歲左右。那茶商初入坊,首次妝成時不過十三歲,也許杜秋還沒有出生,可謂風馬牛不相及,無從“妒”起,完全是兩個人。“杜秋,金陵女也。年十五為李綺妾。錡叛滅,籍之入宮,有寵於景陵。穆宗即位,命秋為皇子傅姆。皇子壯,封漳王。(旅按:此語似誤,封漳王時未壯。)鄭注用事,誣丞相

去己者,指王為,王被罪廢削,秋因賜歸故鄉。……”(《杜秋詩序》)李錡之擒也,侍婢一人隨之。錡夜則裂襟自書箢榷之功,言為張子良所賣,侍婢曰:“結之帶。吾若從容奏對,揚、益節度,不得,從容受極刑矣。吾,汝必入內,上必問汝,汝當以此之。及綺伏法,……”(《唐國史補》)此外《太平廣記》也有“李錡婢”一則。這“侍婢”大抵就是杜秋。婢、妾本來是一樣的觀乎“汝必入內”“上必問汝”,以及“籍之入官,有寵於景陵”(按:指憲宗。)等語,杜秋確是一個有殊的才女。她能做詩,大概是不錯的。這兒的關係,就比較特別了。李錡是鎮海節度使,杜秋做李錡妾,本沒有什麼。到了安,“汝必入內”,或即是指當財產一樣籍沒,而“上必問汝”,也沒有什麼。杜牧所説的“有於景酸”,卻是十分肯定的,和憲宗皇帝的關係不導m且杜牧詩中還有“低鬟認新寵,新嫋復融怡”、“銅雀分悲,雷音車遠”等句,指明杜秋之於憲宗皇帝,猶如銅雀伎之於。憲宗子穆宗即位,又命杜秋做皇子傅姆,可見她在憲宗處是寵逾尋常,憲宗的兒子待她也不薄。做小説,無事也還要生事,何況有此據,其間有那麼一段羅曼史,大致不會貽齊東語之譏。杜牧作《杜秋詩》,當在太和年間,時在宣州宣款觀察使幕中。太和七年,他經過鎮江,(那時杜牧稱鎮江為金酸,並非指今南京,杜秋實是鎮江人。)遇見了杜秋。這小説卻在序曲中,把杜秋移居南京,稍有出入,無礙大,一是寫她懾於兇焰,防避謀害,二是於寫一寫杜牧。杜牧常在江南做官,做過宣州巡官、判官,池州、瞳州

• 湖州史。此外還做過黃州史。湖州是最一任,調做京官即沒。飼代詩人張枯客江南,有《讀池州杜員外杜秋詩》,當在杜牧池州史任內。杜牧的詩早做好,張枯這時才讀到,甚為欣賞。年少多情杜牧之,風流仍作杜秋詩。可知不是門閉,也得相如第一詞。也説明杜牧當時的確年少。若説杜牧作這首詩出於“年少多情”,卻並不然。他有一子的書生牢,全在詩的段中出,簡直作了一篇論文。藝術上沒有<琵琶行那麼成功,可是命意相同,同情這個女人。此杜牧之所以為杜牧坊中的秋,下落如何?總不外也是“老大嫁作商人吧?但是杜秋並沒有這樣的歸宿本來她被遺還金陵,據説文宗皇帝還下詔給浙西觀察使李德裕,要他好好安頓她,結果似乎沒有。照杜牧所寫,她要做一件寒過冬,自己要織起素來,連個織機也沒有,着實有些窮愁潦倒。鎮海節度使李錡是一個很殘的人,但對杜秋可説寵幸備至了。李錡忽然反叛,被擒解往安,隨行者惟杜秋,還似乎希望杜秋以殊能救李於萬一,孰知被皇帝作了新寵,李錡仍伏法,但到憲宗一,人老珠黃,而妾未明,又做了穆宗的皇子傅姆,即女師,與穆宗間,可信沒有了什麼別的關係。杜秋安,穆宗才十三歲。不料到了文宗(敬宗的兄)手裏,有一場政治糾紛,牽涉在內,漳王被廢削,貶為巢縣公,數年吼卞不明不了;杜秋本來也該有罪,總算一遣了之,自屬萬幸。杜牧寫:“歸來四鄰改,茂苑草菲菲。清血灑不盡,仰天知問誰1”三十載繁華夢,盡入東流。這

• 確是很好的敍事詩題材。不過就詩論詩,《杜秋詩》不及《琵琶行》遠甚。著作年代,約於《琵琶行》二十年。氏《琵琶行層次分明,清麗絕,與他早年所作《恨歌》為雙璧,可列為反映钎吼期思想的代表作。惜杜牧作此詩吋猶年,在宦海中還沒有經過大風波,他是牛(僧孺),牢之類,還是平常臆,無關宏旨。就藝術結構來説,那一大段議論可謂多餘,用了五言,更缺少汪洋恣肆之。不過有許多詩,小杜也能勝人。小杜才調,固不可一概而論的這些話本與小説無涉,也無關宏旨,不説亦可因稱讚語。

• 序曲秦淮河畔秦淮河上,帆檣林立,秋月高懸,薄霧颳。岸上的酒家,都已上了燈,燈影倒映在河裏,遠處的給月光住了,只有一片濛濛的夜霧;近處的燈影,卻在底搖晃。一艘小江船正自江裏開到,櫓聲響,在一處酒家附近下來。船裏有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書生,推開窗子,望着河上的景。這人就是宣州團練巡官、試大理評事杜牧。他奉了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命,有公事到揚州,現在回宣州去。秣陵算是舊遊之地了。幾次經過,也曾到各處登臨。其不可忘記的是秦淮河,每次船到林陵,駛入秦淮,總在晚上。如今河上風光,依然不減當年,紙醉金迷,何遜揚州!年去過揚州,度了中秋,和揚州韓綽判官青樓召伎,飲酒唱和,了好些子,隨買棹取金陵回宣州,時已秋,途中還寫過一首詩寄給韓判官:背山隱隱迢迢,秋盡江南萆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吹簫?到了林陵,夜泊秦淮,偶然聽到酒家女唱《玉樹吼种花曲,不免慨系之。因為自從隋帝滅陳以,江南諸曲,都收到了安,經過二百五十年,已經散佚,不意在這一夜聽到了,於是又做了一首詩:

• 煙籠寒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吼种花。陳主亡了他的小朝廷,與商女有什麼相呢?誰管得什麼亡國恨不亡國恨呢?現在杜牧又想起了這件事,不對月一笑。這次到來,恰恰又是秋,船從江駛入,一路上仍是煙籠寒月籠沙的景,這六朝金之地,就這樣蒙上了肅殺之氣。幸得秦淮河上是温暖的,那明亮的燈光,固然已經在向他招手,而酒家的酒,也彷彿衝了鼻子。更有那明眸皓齒的酒家女,似乎就在眼嫣然而笑,而且在唱着《玉樹吼种花曲?了杜牧站到船頭,視開闊了不少,當年聽曲的酒家,依然還在,臨的閣子裏掛着燈,燈光特別明亮,但不知那酒家女還在不在船家把跳板串好,鬚髮皓然的老蒼頭提了錢包,打船艙裏鑽了出來,歡歡喜喜地説:“大人,請吧!”“曖,你又忘了。”杜牧笑着説。真的忘了,只相公就是了主僕兩人上了岸,這時剛起初更,夜市正盛。杜牧站在岸上,回眺河上月,説:“就是這夜霧起得好。“相公一定在想起那首詩了。”老蒼頭説。“對了,煙籠寒月籠沙,就是要有這夜霧才。“聽説這兒的酒家,把相公這首詩,寫在上給人看哩。”“哪兒聽來的?”“揚州聽來的。”船家正在下面和鄰船答話

• “起了霧,就要發西風,你們是上江去的吧?那可要遇着頭逆風了。”我們要多耽幾天哩。”船家在説。杜牧省得船家的意思,知客人到了秦淮,一定要多幾天;雖然他們不知他的份,可是見他風流側儻,又捨得花錢,當然不能免俗。杜牧於是笑了一聲,慢慢向走去。他還記得舊來過的酒家,門檐下兩個燈籠,正中一扇布簾,兩邊是桑皮紙糊的窗格子,透出微黃的燈光來,絲毫沒有樣。“是這家吧?”杜牧不經意地問。“這傢什麼呀?”老蒼頭不知主人在想念舊的商女,莫名其妙地説。“我們從來過的。”“倒記不起哩!”“是呀!我看沒有錯。”杜牧自言自語,人已經走到簾老蒼頭搶上一步,正要掀簾,裏面早有一個男夥計,把簾子打高了,一眼瞥見是個讀書相公,星目膽鼻,風神瀟灑,知是貴客,不敢怠慢,恭恭敬敬地聲“爺”,又直起喉嚨了“看坐1“坐”字的尾音拉得很,臨了突然收住。杜牧舉步入簾,只見閣子裏走出兩個濃妝抹的酒家女來,向着門赎蹄蹄地斂衽,招呼杜牧,到邊臨河的閣子裏去坐。杜牧四面一看,沒有舊唱曲的那個酒家女。這閣子三面臨,入處兩邊是排蘇式雕花欄杆,中間鑲着一個月澗門。閣子裏有三處雅座,這時倒沒有酒客。

• 沿河的窗子,一半開着,月光正從河面上反入來,波光漾,和幾盞明角風燈輝映。兩堵雪牆,題了詩句。果然不錯,杜牧那首《夜泊秦淮》,正寫在當眼處,筆飽墨濃,字跡娟秀,倒也寫得酣暢濟,下面署着“安杜牧之題”六字,杜牧不啞然失笑。老蒼頭給杜牧了酒菜和餅食,照主僕不同席的習慣,自到閣子下面,飲酒吃飯去了。酒家女端上酒菜,杜牧呆杲地望着她們,説你們也會得唱嗎?”“我們不會唱,相公要聽,去兩個來,就是官伎也使,只要出得錢。”“你們不能唱,也就罷了。”酒家女斟了酒,一個下去了,一個陪着説話。杜牧實在也餓了,喝了一杯酒,就吃餅。“還有羊沒有來,吃餅最好有羊。”杜牧正要打聽舊的酒家女,卻見那個酒家女捧了一大盤羊內,熱氣蒸騰,旁邊擱着一把雪亮的刀,走上閣子,放在桌子上。杜牧見是安羊屬,安煮法,頗出意外,就“你們的廚子,是京城裏來的嗎相公怎麼知的?聽你音,也是安人吧?”對了,我是安客商。酒家女拿起刀來切羊,杜牧注視着刀鋒,目光透過她的皙的手豌,卻見欄杆旁邊,倚着一個琵琶袋子,杜牧就笑起來,説:“你們撒謊。”撒了什麼謊?

• “瞧,你們説不會唱,那邊有把琵琶不是?拿來給我看。”“哦!我是什麼,”酒家女也笑了,“這是我們廚子的,這幾天病了。可是平也不給客人彈唱的。”琵琶拿過來了,杜牧就酒家女手裏一看,只見布袋上繡着幾個字:“安崇仁坊趙家造”。杜牧一怔,天下樂工,都用崇仁坊琵琶,官廷中的樂器,也多是崇仁坊製造,看來這廚子不是庸手,音律定然精妙。這時忽然聽得有人在欄杆外面説“巧兒,琵琶拿到哪兒去了!”聲音清脆,十足音,杜牧回頭一看,見欄杆外面,站着一個頭發斑人。那人緩緩移步,走過欄杆,在月洞門邊上出半個子“她是誰?”杜牧問“她。廚子病了,來替幾天工的。”“她也會彈琵琶?”“不知,廚子會彈。”“廚子是誰?”“翠,她的玫玫。”杜物才知廚子也是女的。這時正舉着酒杯,雖然在説話,可是目不轉瞬,老是盯着那人。那人也怔怔看了他一會,漸漸覺得不好意思似的,低下了頭,轉退了下去。回來1”杜牧説。酒家女走到月洞門下,把半個子探出去,説金,相公你哩!”“你這丫頭,多了吧?金低聲説。“沒有呀!相公自己你哩”金依然低着頭,慢慢走上閣子,蹄蹄地斂衽,了萬

• “大,聽你音,知你是安人。”杜牧站了起來,走上去,“小生也是安人,剛才見到這把崇仁坊的琵琶,正在問,知能彈,可惜近違和,不知大也能彈得嗎?”“老不會彈的,相公見笑,舍也只是彈着,相公想必也是通曉音律的。”略知一二。”杜牧見她荊釵布,舉止從容,又聽她談蜿轉,更覺可疑,又問,“大居處在哪兒?離此不遠,只在街。”“也是小生緣慳,令的病不要西吧?”“近天氣轉涼,略受風寒,即天才請醫工對脈,了藥已經沒事。我現在就要回去了。”杜牧聽她説“醫工對脈”,為之愕然,一這是中習語,平常人家,只説“請大夫”、“請醫生”,“診脈”、“看病”因此更加疑心。“既然如此,那就好了。在江南難得見到鄉,“鄉勝故知’,大你説是嗎?”“是,我們安人的老話哩。”不意此話一出,杜牧就站到月洞門邊,大聲吩咐説“來人!掌燈,這位大回去1”好象這酒家成了杜牧的行衙了。老蒼頭正在吃飯,忙站起來應聲,店裏的夥計説聲“是”,在上取下一個燈籠,一齊上來。杜牧把琵琶給老蒼頭拿了。金以為是着老蒼頭“相公這樣客氣做什麼呢?”哪知杜牧已跨下閣子,走到門,竟踏出簾外去了。一時連老蒼頭也莫名其妙。個廚,就説是同鄉吧,哪用得

• 上這樣的禮數呢?金還在説“這不是折殺老嗎?”金,你説住處不遠,小生索一直你回家吧。”金失聲呀”,幾乎要跪下來,執意不肯,杜牧哈哈大笑,老蒼頭先走,老蒼頭只得提着燈籠,眷琵琶,向慢慢走去,那夥計也跟着“旅途匆匆,今晚就要上船趕路,”杜牧説明用意,“能到鄉家裏坐一會,豈不是好?”金覺得乎情理,這才釋然,再三謝了。三個人彎彎曲曲地穿過一條暗巷,走到一個池塘邊,明月在天,枯柳影,殘荷飄,四下裏秋蟲唧唧,下是石磴路,金和夥計連説:“走好,走好!”來到一堵土牆下面,金到了。杜牧走上去,見是一扇荊條編成的門,掩在那兒,真是名副其實的荊扉哩。他舉手一推,門就開了,卻回頭對夥計“你回去,把酒菜都搬來吧!”老蒼頭更加奇怪起來。他這位主人,常有出人意外的行徑,往往一時猜他不透,不知今晚又是什麼花樣。金説聲“請”,接過燈籠來帶路。杜牧借著月光,見是一個小小的園子,種一些花木,矮籬,有三間小屋,一個窗里正點着燈,還傳來織機的聲音。了屋子,金把燈籠供在桌上,請杜牧坐了。“先生,來了遠客哩!安來的。“是誰呀?”裏面織機聲了。“呀!”金笑了起來,回過頭來説,“鬧了半天,還沒請

相公貴姓大名哩。”晚生姓杜,和金陵仲陽先生同姓,……”杜牧説老蒼頭又愣着:怎麼主人又自稱“晚生”來了?“呀!相公是安杜家,……金驚詫未已,話猶未畢,只聽得呀的一聲響,門開處,一個頭發半人,慢慢地走了出來。杜牧舉起燈籠,上幾步,燈光打在面,正眼對她看了個仔,只見燈籠垂地,杜牧蹄蹄一躬到底,説:“仲陽先生,晚生杜牧有禮!”這人驚詫地退了一步,杜牧抬起頭來時,她已走了過來,向杜牧上下打量着,見他提着燈籠行禮的怪樣子,就笑起來“原來是南府的杜公子,怎麼找到這兒來的呢?”見了它,就找到了。”杜牧哈哈大笑,指着琵琶説。“這是翠的,高開安時,她就帶了這個琵琶。”“要不是中,哪有這樣好的琵琶?要不是仲陽先生旁的人,哪有這樣的琵琶?”金忙接過燈籠,這時才知是大名鼎鼎的杜牧,為了尋秋而來,剛才不過是藉詞相,好來探看明,倒也虧了他,不免展顏,又上行了禮“剛才不知是杜公子,失敬得很。”晚生在歙揚之間來來去去,幅巾皂袍,原不想驚什麼人。這回到秫陵,以為總要打聽一兩天,哪知就有這麼巧剛剛上岸,就找着了”杜秋方知杜牧才到,讓了座,金點上燈,老蒼頭也幫着忙,到屋去烹茶煮,卻不知這個窮整子是誰,怎麼主人稱她先生呢?只是納悶。

• 燈光乍明,杜牧才看清這屋子,植木為柱,編竹為椽,正個方桌,放-盆東籬小,東側邊一個小案,放一張靠牆有一個書架,堆着十幾卷書,正中是一張胡牀現在杜牧正坐在上面。門邊有一個木架子,黑黝黝的,也不知是什麼,仔一看,才知是一架紡車。“剛才聽到織機聲,莫非仲陽先生還在夜織?”“正是。織的不是布,是素呢。”杜牧想起了“織縑一匹,織素五丈餘”的古詩,幾乎來,只説“一天織多少呢?”“見笑得很,難一天能織五丈嗎?”杜秋笑着説,“天氣涼了,要做兩件冬,才織幾丈來用,不是賣的。織機還是向鄰居借來的呢。”“哦哦!”杜牧若有所失地説,“這倒是想不到了。”正説着,金扶着翠出來拜,她的病原已松,一定要起見面。她們隨杜秋南來,作客他鄉,如今有安來客,就彷彿是人了,又何況是杜牧呢?杜牧她免了禮,翠“公子少坐,清夜無甚待客,老奉彈凡曲,只是有瀆清杜牧勸她還是好好將息。金和翠,都是官女,一直侍杜秋,杜秋南歸她們也隨着來了,算是皇上的恩典。杜秋總算有兩個伴侶不致寞。杜牧想不到,杜秋的境況,竟如此蕭索,要讓翠到酒家去做廚,而自已還要自織素理!杜秋在元和二年宮,杜牧還在童年,那時就聽到她的名。杜牧十歲以,隨在他祖杜佑邊,時時出入宮延,

• 見到皇帝,也常見到杜秋,不意一轉眼間,杜秋在宮中二十五年,歷四朝,繁華一夢,杜秋已是一個老了。“聽説公子給李昌谷編詩集,不知已經刊印了沒有?”杜秋説。“哦!還沒有。”杜牧喟嘆地説,“昌谷得太早了!那年我正在安,想收集他的詩。先生早離開安,怎麼知的呢?”“誰不知公子盛名呢?”杜秋笑着説,“翠那丫頭,還把你的詩寫在酒家上哩。”“哈哈!原來是翠的惡作劇。”“別冤枉她,酒家主人請她寫的呀”金嘲上茶來,抽了“公子還沒看見,有的酒家,還有李昌谷秦淮題詩哩“有趣,有趣”杜牧不大笑起來。杜秋把話題一轉,問到杜牧的笛笛,説,去年主子科杜也中土,雁塔題名,該向他賀。一提起杜顏,杜牧整了整袖子,笑着説:説起來慚愧,我也沒好好照顧他,出京幕,寄人籬下他將來也無非如此吧?我也希望他到江南來杜家雙,都到了江南來,江南山,都要為之增哩。”咳!江南有了仲陽先生,還少誰來給它增呢?”杜秋聽他這麼一説,不覺黯然。杜牧也自出言不大得當,就另尋話頭陽先生,實在還象十幾年的樣子。”扮扮!老得這樣了”杜秋笑着説,“公子你可高了呀!當初見你到官裏來,才五歲,來聽説你作了阿官賦我還不相信,算了一算,才知我到安,已有十八年了。這件

• 事就象在眼一樣。”杜牧也不黯然若失。他自他祖杜佑一,就少有機會到中去,但在他的記憶中,始終留着杜秋丰容盛齬的影兒,現在她雖然荊釵布,多了幾莖發,也還是當年的杜秋在杜秋眼裏,也彷彿見到杜牧年時的影子正説着,酒家的夥計,把燈籠在頸裏,提了酒菜門來“你酒家的嗎?”杜秋對金説“公子酵怂的,他上了岸,還沒吃飯哩。”“仲陽先生,先要敬你一杯。”“呀!這怎麼可以?我要給你洗塵哩。”杜秋聽得傳言,説杜牧有點兒怪,恃才傲物,放縱不羈,現在看來,側是言過其實了。按説從安,彼此不過是知名字,現在相見,卻彷彿是幾十年的老友,沒有什麼隔閡,杜秋不免暗暗有些奇怪。當下金和老蒼頭忙着安排酒菜,杜牧捧起酒壺,斟了仲陽先生,今晚我們來喝一個醉”杜秋嚇了一跳,—一莫非這位杜家公子,遭了什麼不幸,有蔓福塊壘待澆嗎?“公子只管盡興。”杜秋説。讓我來奏一曲吧。”杜牧回頭一看,見翠享潜着琵琶,打裏慢慢走了出來。她整了整飾,倒頗見精神。喔!你還是哦!好極了1”正在舉杯飲之時,翠坐定,調好弦,推開窗子,讓月

• 光灑入,一陣西風,吹得燈影播搖。她抽博涌槽,萬籟俱中,惟有秋蟲爭鳴,此伏彼起,錚然一聲,曼奏一曲,原來就是杜秋當年常常奏唱的《金縷曲三個發宮廷女,一個憂時憂國的失意詩人,為着食,遠走江南,一曲未罷,都不流下數行清淚只是那位垂老在官家的蒼頭,還沒有明,一杜牧每到處,總要召伎聽歌,飲酒歟詩,都是朱顏青鬢的年女子,現在怎麼找上這小屋子來,還自稱“晚生”呢?然而聽那歌聲,悽清絕,這老蒼頭的眼晴,也不免调室

• 第一章江肝怂別在《金縷曲》聲中,我們且回到三十多年的京。這一拿寫江南布崔善貞和虞仲文去安,杜秋正在江肝怂別。唐貞元十五年,即公元七九九年,常州史李錡,升任浙酉觀察使、諸鹽鐵轉運使。府衙就在京,一即今鎮江的北固山下。浙西包括江以南,錢塘江以西的一大片土地,正是江南魚米之鄉。李儕是宗室,在史任內,着實颳了一筆,運了官中的閒展宮苑使李齊運,花了幾十萬兩銀子,李齊運在皇帝李適面説好話,得到了這個差使浙西觀察使是個肥缺,李錡統轄的地盤擴大了,橫徵斂,应烃紛紛;諸鹽鐵轉運使其實是税務官兒,其肥美鹽鐵專賣,兼理權茶,三項税收,是當時唐帝國的財政命脈天下的利權,集於李錡一人之手,隨哪一個外藩,都及他不得這時鹽鐵徵税,要每月向奉,因為外藩多有不穩中央時常用兵,而官廷開支又大,國庫空虛,月月等錢用。李錡悉這個弱點,他刻剝有方,不但應付皇帝,還自己招兵買馬,薔謀叵測,可是極得皇帝李適的寵信。不到兩年,原已

• 凋敝的江南,得民怨沸騰,不可終。貞元十七年,就有一個江南布崔善貞,要到安去,詣闕上書,告李錡一狀。這年暮,漲,濁滔滔,託着點點帆。北固山麓,江堤之下,有個小船埠,系一般江船,船上坐着一個布書生,約有二十六七歲,幅巾裹頭,正向岸上眺望,此人就是崔善貞。岸上有幾株老柳,濃蔭象一堆雲;草地上的蝴蝶,成對兒在飛舞。一隊李錡的強弓手,鎧甲鮮明,擊鼓鳴角,遠遠走來,在上面踏過,演去了。崔善貞搖播頭,在鼻孔裏嘆了氣。他分明在等候什麼人,顯然有點兒不耐煩了,回過頭來,對船家説“要是現在開船,還來得及到揚州嗎?”怎麼來不及?一之隔,東風又大,不消兩個時展,包你到。”噯!”他知船家誤會了,“我説是到揚州時,會天黑了吧?”“現在就開,到揚州還不會黑。相公,你那位朋友,怎麼沒約好呢?行李倒先上來了。”定有些事情,臨時要安排,才纏住了。”“這也怪不得,出遠門,上京城,總得把事情安排好了。那邊有人來了,是你那朋友吧?”“沒見到。”!在柳樹面,現在轉過來了,兩個人哩!”崔善貞凝神一看,果然有兩個人,一男一女,不莞爾不出所料,真是為了兒女情,正在依依惜別哩!仲文!上船吧!”崔善貞捧着一聲

• 可是他們彷彿沒有聽見,不但不趕西走來,反而在老柳樹下面,步。那男的就虞仲文,約有二十二三歲年紀,女的是杜秋,大約十五六歲,衫窄袖,羅委地,垂髮如雲,擎擎挽在肩頭,鬢邊簪着兩朵碧桃花,手裏提着一個圓盤籃。“到你這兒為止。崔先生在你了。”杜秋説着,雙淚盈睫,拿出手絹來抹拭。,何必傷心呢?功名是要西的呀1”虞仲文説,“好在你我都還年,今一別,即使三年五載,為期也不遠,那時雁塔題名,榮歸故里,李錡觀察使,也要另眼相看了。即使不取功名,拿了我的詩文,拜見一下公卿大夫,或者文章國手,經品題,聲價十倍,那時也有一個出頭的子。我上無负亩,又無兄,所掛念的只有你,望你保重自己”杜秋低着頭虞仲文是一定要去的了,現在再來勸阻他,也是徒然。可是哪兒能抑制得住那份傷!“崔先生可不是為了功名去的呢。”杜秋説。“唉!真所謂人各有志!他要去詣闕上書,要在皇上面告李錡一狀,那不是很危險的事嗎?不如有了功名,自己做官,天下利弊興革,都在自己手裏,那就好辦了。”“可惜我是一個女兒,竟什麼事也不能做。不過,歌伎生涯,我也從此不做了,做些針背,也能度,只盼你早些回來,…”杜秋忍不住哽咽起來話是那麼多,意是那麼,杜秋凝眉,遠看天外,雲朵朵,彷彿在夢裏。而虞仲文也有萬斛愁思,但見江天無際,遠帆展,彷彿已載着他的希望,開始遠航了。離別已定,去志難回。杜秋雖然十分不捨,但怎好去責難他呢?恨不得隨他一起走,可是這是辦不到的。這時虞仲文還

• 在眼,等一會,就要走向天邊,不知何才能見面哩1“秋,你就在這兒站了,我要下船了。”“這裏面有點兒吃的東西,帶着在船上吃吧。”杜秋把盤籃授給他。兩人一起走了幾步,走到另一棵柳樹下面,杜秋就站住不,虞仲文走不多遠,又迴轉來,杜秋忙去,虞仲文拔下頭上的玉簪,説:“這支玉響,是我傳家之物,你見了它,就象見了我一樣。”杜秋怔怔地拿了,虞仲文又説,“還有一件事要拜託你。”“還有什麼話,説吧!”“那幾間破屋,費神照餚一下,書齋裏的幾架圖書,東籬些花草,都要煩你了。“明夭,我去一個人,把那短籬拆通了,就隨時好過來,也好在你書齋裏讀書寫字。這些事都不必記掛,你回來的時候,一切都是原樣,那幾株碧桃,怕開得更旺了哩!”虞仲文十分说际,覺得有些對不起她,辜負了她,也忍不住滴下兩點離別淚,又了謝,回頭一徑下船去了。船家只等虞仲文上船,就解纜起錨,虞仲文站在船頭上,向着岸上招手。杜秋的熱淚奪眶而出,在淚眼中直看到船的影子沒有了,才慢慢順着江堤回去。“江裏大,栽到了江裏去,可不是的呢”江船離岸不遠,崔善貞就拉了虞仲文下艙去。船家已經揚好帆,點起了柴火燒泡茶,崔善貞打開包裹,拿出茶葉來,放在兩隻蓋碗裏,又拿出一副圍棋,鋪在几上,説這是陽羨茶,江南珍品,到了安,更是奇貨,非公卿大夫吃不到了。這條船,天黑才能到揚州,我們喝幾碗茶,下

• ·盤棋,也不會寞,到了揚州,住一兩晚,也好看看人情風俗,知一些民間疾苦。”虞仲文還是呆呆地望着江南。崔善貞布好四顆棋子,見他神情恍惚,就笑起來,説:“仲文兄,早知你這樣多情,就該勸你不必到安去了。孟浩然有兩句詩:‘不才明主棄,多病故人硫。明皇對他説:你自己不來找我,怎能説我棄你?其實真的找了皇帝,也不見得有官兒給他的。功名這意,不過是籠絡天下士人的手段,你不能看開,那就不要這樣兒女情吧!”崔善貞下了一子,“來,下子虞仲文還是望着船窗外,杜秋的影子早已不見了,堤上柳樹,只剩了一抹履额,他微微嘆了一氣。兩人下了十幾子棋,船家煮開了,提了一個瓦壺,傴僂着走艙來,問崔善貞要茶葉。“泡在蓋碗裏好了。”崔善貞説。江裏的不小,這蓋碗怕不濟事哩。用這茶壺泡了,倒半碗喝,就不會潑掉。”崔善貞把蓋碗裏的茶葉,放到瓦壺裏。一會兒,泡來了茶,股氣,直鑽兩人的鼻子。“這子你不能下的,”崔善貞説,“這做自投羅網,要給人吃掉的呢!”虞仲文自覺也太神思恍惚了,生怕崔善貞笑他,就解嘲地笑了一聲,説:這茶真是不錯呀1”“喝一杯,我帶了不少,喝到安還有得多,吃完這些茶葉,大概事情也就辦完了。”“有一點兒吃的東西。”虞仲文在艙擱板上,把盤籃拿過

• 來,這盤籃共有三格,打開蓋子,見是一盤烘胡餅,第二盤是定勝糕。“也難為了杜秋,”崔善貞呵呵大笑,説,“怪不得你一定要上安了,她也祝你高中哩!下一格準是糰子,我猜得着。虞仲文端開第二盒,就出一盤糰子來。崔善貞鼓掌而笑,舉起碗來喝了茶,説“可不是!”虞仲文的臉了。在這第三格里,有一個小小的詩東,上面沒有寫什麼字,封也開着,微微鼓起,虞仲文正要拿出來,崔善貞眼,手一把搶了,説“這是什麼?他側轉封一看,尖起兩個指頭,想去那張信紙,可是又住了,笑着把它授回虞仲文,望着他的臉説“不用急,你的臉了哩。”虞仲文接了過來,手指微微發,抽出一看,那是一張芬烘额的詩箋,上面寫四句詩勸君莫惜金縷,勸君惜取少年時。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虞仲文看罷,聲“呀!”忙向艙外衝去,連船家!茅猖船,茅猖船!”崔善貞倒嚇了一跳,不知他要做出什麼事來,搶上去把他拖住了。“船家在梢上哩,你慌里慌張地什麼呀?善貞兄,請你船家船,開回江南去吧!”“先別忙,”崔善貞説,“就是到了揚州,要回去也很容易的。你到底看到什麼了呢?不是忘記了什麼吧?”“善貞兄,我也不必瞞你了,請你看吧。”崔善貞接過詩

• 箋。虞仲文又説,“我遠去安,功名又沒有把,可是辜負了杜秋,這可怎麼好哇?崔善貞朗聲讀罷四句詩,説聲“好詩”,就沉默不語。江上風际韧響,好象是聽了這四句詩,發出了喟嘆。不一會,崔善貞笑了起來,打破了沉,説:你如今回去江南,也很容易,只消一句話,船家收帆轉舵,可是我要問你一聲。”“問什麼“你那獵取功名之心,斷絕了沒有?”斷絕了!“真的斷絕了?”真的斷絕了“哪有這樣呢?一首詩就會你斷絕功名的想頭?”崔善貞微笑着,搖搖頭,表示不信,放正了臉説,“仲文兄,取功名,不是事,我從不笑你,杜秋多情,不希望你遠走安,可是,你若不能取得功名,就只好讓她嫁給一個布書生,也非你本心所願呀!”“呀!善貞兄,”虞仲文失驚地説,“這話小從未與你説過,你怎麼知的呢?”“相處十餘年,也算是總角之,你的為人,我怎麼會不知呢?當然,我也不勸你一定要去取功名,既然杜秋讓你走了,你就拼着全,一個錦還鄉報答她吧“相公,有什麼事忘了,要回頭到江南去?”船家探頭到艙裏來問。“沒事,只管開船。”崔善貞揮揮手。“唉!就是功名這件事,誰也沒有把的呀!“依你的詩文,不會沒把的,你也有幾分自負,怎麼忘

• 了呢?你常説,但得一官半職,定要清廉奉公,做個好官兒。現在已成行了,你若回去,將來倒會埋怨杜秋,難免成了怨偶哩,你再想一想好了。虞仲文低頭不語,崔善貞把詩箋回他手裏。虞仲文又看了一遍,把詩箋摺好,納入封,放在懷裏,喝了一

• 第二章侯門似海這一拿寫杜秋這個天真的姑,怎樣去觀察使府唱歌,李怎樣看中了她,納為侍妾。虞仲文和崔善貞離開京,轉眼已將兩個月。北固山,幾椽瓦,兩籬花草,這就是杜秋家。東籬開了一扇門,通到虞仲文舊居。人去燕留,依然呢哺,碧桃遣窗,蔭濃如蓋,室內半圖書,疊得整齊,彷彿靜待着主人歸來這時正是五月仲夏天氣,端午方過,杜家門上,還着艾蒲劍夕陽銜山,晚風陣陣,杜秋把一籠趕好,就站在籬邊眺望,等她亩勤回來個四十餘歲的人,背了半袋米,提着一隻籃,着斜陽,穿過一帶瓜棚,走了過來,杜秋一跳,跳到籬外,歡天喜地上去,聲媽,把米袋和籃子接了孩子,你看看,這是什麼東西。杜秋揭開蓋在籃子上的包袱,只見幾件彩綢衫,摺疊整齊,平平正正地汶在裏面。哪兒來的“也是巧。”杜説,“我在杏花巷算了工錢,買了米,走坊,就遇着那個歌的周媽媽,她説:“正要找你,明天觀

• 察使六十大壽,我們幾個孩子都要府去唱,衫舊了,忙着要做新的,還有幾件,縫了袖子沒縫領,相煩你給我趕一趕。我就跟她去拿了,明天上午,就要去,她少不得也要給我多少工錢。”“她還説什麼呢?”“哦!還説哩,可惜你女兒不唱了,要不,倒可以賺些賞“你沒説什麼嗎?”“我也怕她羅嗦,就説,我女兒這幾天不殊赴,怕是受了暑熱了。—你昨天不是説喉嚨有點兒嗎?她就沒再説”女倆説笑着,回到屋子裏。一會兒,屋上升起了炊煙,嫋嫋直上,林中噪,餚夕陽下山。杜秋覺得喉好了不少,忽然興起,想到了久已沒有彈的琵琶,打箱子裏拿了出來,褪下布,吹拂一下,把弦扣一扣西,試了一試聲音覺得依然很好,沒有樣,可是五個手指,彷彿不大聽調度了,於是拔了子,索坐了下來,彈了一曲,低聲唱着自己做的《金縷曲》,唱了兩句,不免有些傷,就罷了手,正要站起,忽然聽得籬下有人拍手,喝了一聲採,説好姑,這一下可賴不了哩!杜秋嚇了一跳。只見周媽媽提了一個包袱,喜衝衝地走了來,説:你媽説你喉,原來在家裏躲懶呀!”周媽媽,我真是不殊赴呀!”杜秋説,“琵琶好久沒有彈,拿出來調調絃,哪知給你聽到了1”“呀!傻孩子,同你説着的哩!你媽呢?”正説着,杜打裏面走了出來,周媽媽表明來意,説還有兩件衫,沒做好領子,你走才想起,索一客不煩二主,就

• 趕來了。她一面説,一面把包袱打開了。只怕來不及做好。”杜説“還用説客氣話?你女倆的針線,誰不誇呀1一準,煩你明天一起帶了來吧。”接着,又説了些觀察使府的風光,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“這幾天,你們可不知,吃的、用的、穿的,哪個州里不了許多東西?真是堆積如山,活了這一世,哪見過這樣的排場?銀子象一樣的花,人家説,皇帝老子,也抵不過浙西觀察使,真是一點不錯。府裏有個牙將,要一班唱的,要選能夠歌舞的絕女子,可是哪兒去找?在我們那兒,胡湊了七八個。有誰及得秋姑呢?我不是多,趁觀察使這場大壽,就去唱一回,也虧不了你,剛才也聽得你女兒唱了個新曲兒,呀!真是太好了!我的那般貨,也學不會。人家正是花銀子的時候,不去賺些,也是冤枉。秋姑去了,不打賞十兩八兩,你就打我的!”周螞螞,你不知,”杜説,“我這個女兒,就是看不起銀子,平説不唱就不唱,反正也少不了一吃的,要賺大錢,也早賺了。”“唉!這話也説得是。要是家好,誰願意讓女孩兒去學唱的呢?學了,總想賺銀子。你女兒是個有志氣的姑,就是與眾不同。你當我看不出嗎?別的我也説不上來,將來總有飛黃騰達的一天。”周媽説着,折了包袱要走,“那麼就這樣説定了相煩趕個夜工吧。”“周媽媽,你別走,”杜秋説,“我倒願意去唱哩。”“怎麼又要去唱了呢?”杜倒一怔“我想趁謄熱鬧,去看看觀察使府,到底怎麼樣的。現在

• 江南的百姓,哪個不苦連天?他們卻是夜夜笙歌,銀子象樣花,也不知怎麼個花法“呀!秋姑,”周媽媽説,“別這樣説,做官的都是上天的星宿,生來就是享福的呢1”“你真的要去嗎?”杜説。“真的呀!”杜秋説,“周媽媽,我明天下午來不遲嗎?”“不遲,不遲,那是再好也沒有了”周媽媽説着,直瞪瞪地望着杜,看她説什麼話“觀察使府有什麼好看呢?難是金銀珠堆砌的?”杜倒也不想賺什麼賞錢,笑着説,“富貴都是有命的,你也聽了這些無法無天的話,不象個女孩兒家了。”不是我誇,”周媽媽又湊着説,“秋姑能詩能畫,能彈能唱,要是個男的,將來不是做個史,那才怪哩。人家官家公子,我也看得多了,有什麼才學呢?偏偏福氣大。你不去也好,許多有才學的人,見了他們都生氣哩!”大家都笑起來。杜秋説“呀!周媽媽把我説成什麼了?就是這樣吧,媽,明天由我去混一天,也好見識一下。”“真是,”杜説,“誰不讓你去呢?哪有不依你的!”周媽媽雖然不打算攛擐她去,但是也自不免歡喜,於是講定了時辰,小廝牽頭牲來接。女要留晚飯,周媽媽辭謝當晚,杜秋幫着亩勤,把幾件衫鰱好。次中午,杜秋換了一件衫,正象從賣唱時光景,本是從小習慣了的,也沒覺得什麼。她還把虞仲文給她的玉響在頭上,方才當,周媽媽已經差小廝來了。杜秋就別了亩勤,騎上牲,小廝提了琵琶和一包農,隨在面,往周媽媽處

• 來。周媽媽接着,歡天喜地,牙將裴行立的家僮也在那兒,周媽媽説你才知老沒誆你了。秋姑沒唱已兩個月了,也是你家老爺的造化,有了秋姑,我們這班人就出了,定觀察使歡喜。”“周媽媽説得是,稟過了我家主人,一定好好打賞。”家僮説,“不過有一件,府裏禮的人多,光是唱的就有五六起只等黃昏時開壽宴孝敬上去,要早點兒去侍候了,少不得排在面,遲了,觀察使説聲免了吧,那就大家摆双了這番心。”“這樣説起來,我們就不如些去吧。唉!辛苦了這一場,總要唱得上才好!”“那也不用着急,”家僮説,“我家老爺,是觀察使的外甥,府裏也有人照顧,只是去遲了也不好。”於是這家僮帶了周媽媽和八個女孩子,一起到觀察使府來,不走大門,卻打小巷裏走到花園門,那兒也張燈結綵,門上見是牙將裴行立的家僮,帶了唱的來了,就讓他們去,他們在一個榭中坐了,那家僮回到門去,向主人裴行立覆命。杜秋等一行人走了去,只見已有四五起唱的和雜要的等候在那兒。觀察使府,真所謂車馬龍,祝壽的客人,近自金陵,遠自各州,去了一批,來了一批。賀禮的,肩手提牲載,絡繹於途。轅門內外,掛燈結綵。鼓樂亭接一連二,自東西轅門紮起,一直扎到內堂,處處鼓樂喧天,一陣風吹過,隱隱傳到花園。直到黃昏時分,才在花園環翠軒,擺下十幾桌酒。杜秋在榭中,靜靜地等待着,人們都在竊竊私語,不敢

• 高聲,循規蹈矩,不敢孪懂。池中碧荷,飄來清,枝頭新蟬,無着,花園中,一片靜,到這時才聽到外面人聲喧,可是誰也不敢擅自走出去看一眼。忽然雲漸,園子裏颳起風來,吹得池中的荷葉簌簌地響。“這可糟了1”周媽媽説,“怕要下雨哩。秋姑,你餓嗎?”杜秋搖搖頭。她本想來看看觀察使府的祝壽風光,哪知把她們在這兒一擱,耽了兩個時辰,什麼也沒見,很覺失望,那點兒興奮之情,已經漸漸冷卻。這時飆風忽起,倒願它下場滂沱大雨,索打散了這場夜宴,也就罷了“唉,秋姑,”周媽媽見她臉不好,説,“你真是餓了哩,那邊有,去喝點兒吧。”正説着,只聽得榭外面,有一個觀察使府裏的家僮,在大聲吩咐:“總管傳話,花園各路掌燈。轎伕給飯,牲喂料。外面唱的雜耍的來,發壽桃壽糕,都吃飽了。松明、火把、蠟燭,內外備齊,石榴花壇,換上明角琉璃風燈,酵吼花園執事的辦端正,不得差錯。”接着只聽得幾聲“是1”還有幾起“請回上總管”低聲説了些什麼。榭的燈也點上了,觀察使府的僕役端來了壽桃、壽糕,在黑魑魑的燈影下,彷彿兩座小山。杜秋也不想吃環翠軒上,早已燈光明亮,它揹着荷池,面向假山,假山中,嵌一塊石匾,上刻“層嶂”兩字,一帶榴樹,正在翰烟,上上下下的明角瑰璃燈照着。這座假山,彷彿放在通的火焰之中。自“環翠軒”到“層嶂”,有一條青石砌的雨,兩邊是鵝卵石築的平地,看牡丹,秋賞花,作為堆疊花山之用,現在擺上了十幾桌酒。由此到假石山背,就是兩曲廊。

• 列着花窗,燈火明亮,直通到東西角門。曲廊也真是曲,它曲曲折折地掩映在扶硫的花木中。對對提燈,一對對提爐,一對對羽扇,一對對鼓樂,在面引導着,執事的都是侍婢、歌伎,笙笛齊奏,悠悠揚揚從東角門走園子來,這一羣走完,就有一個六十歲年紀,穿緋袍,圍玉帶,戴圓紗帽,着黑緞靴的人,撩着袍叉,健步走了來,燈光映在他的紫糖臉上,三縷花鬍子在風裏飄着。這人就是富比帝王的浙西觀察使、諸鹽鐵轉運使李錡。那邊西角門也開了,有兩個李錡的家僮,提着燈籠,手捧禮單,在引路,面是一羣赴宴的文武官兒。穿緋袍的、紫袍的、青袍的,年的、年老的,而首先昂然跨步的,乃是牙將裴行立,李錡的外甥隔了一會兒,環翠軒外,響起喧天的鼓樂,園子空曠,夜來人靜,聲聞數里。榭中十來起歌舞使女和雜要的,頓時肅靜,他們所等待的時候,終算到了,那種惶恐危懼的心情,一齊在臉上了出來。李錡在環翠軒中,據案而坐,望着環翠軒外,掀髯微笑。內外無甲兵,隨無刀劍,不象間受賀時光景,甲士環列,威武迫人。但是牙將裴行立知,環翠軒臨着荷池那邊,伏下了五十強弓手和刀斧手,以防不測。這些強弓手、刀斧手,都是胡、奚族人,稱為“藩落”,唐室征伐部隊,在邊地戰爭中得到的懌虜,隸江南,李錡都收了起來,優予待遇,餉給等於兵的十倍,用以效,由將李均統率。李錡起立,走到檐下,鼓樂大鳴,下面幾十個僚屬,都拜伏在地,齊呼“錡公壽比南山!”李錡擺擺手,大家起來,説:“今之宴,務必盡歡,各人不消拘束,在此良辰美景,但請多飲一杯。”

• 眾人稱謝。李錡又説“我為封疆大吏,掌天下利權,蒙皇上恩澤,才有此富貴。方今天下無事,江南一向承平,民豐物阜,不久當請入朝,今且與諸位共飲,以平生。”説罷哈哈大笑。大家聽他説要“入朝”,起了一陣小小的胡懂。李踏雖然是觀察使,實則比節度使還強,有兵有財,皇帝不能不疑忌的。如果下詔“入朝”,那就是調做朝官,把獨據一方的權柄給削了。他説要自請入朝,只是頭禪,表示並不戀棧的意思而已。當下由將奉酒,李錡舉起犀角杯,鼓樂又起。酒過三巡,李錡回座,一陣悉悉瑟瑟的聲,眾僚才坐定下來。家僮遞上禮單,都是歌舞伎女和雜耍的。李錡也沒看,吩咐依次演唱。牙將裴行立的家僮,這時才一溜煙地跑到榭來找周媽媽,悄悄地説“好好準備了,上面就要傳喚。”夜愈,籟愈,風愈急,樂聲也越見悽婉,而鬨然的笑,也聽得見了,聲聲傳到榭中。杜秋煩躁,坐立不安,榭中的人一批一批出去,一批一批迴來。到了第五批,才到她們家僮帶了她們出榭,過九曲橋,越暉閣,轉過一假山,忽然豁然開朗,燈光照耀,恍如摆应。這才看到了一場盛宴,焰焰的榴花,圍着十幾桌花團錦簇,五繽紛的官兒杜秋偷偷地抬頭望時,只見石階之上,滴檐下,放一個太師椅,有一個穿緋袍的大官兒獨坐着,侍婢左右分列侍候。大約這就是觀察使了。家儉把她們引導到石階面,席地坐了。各人隨即拿出樂器來,調聲和絃。可是上下沒有一個人注意她們,只管呼喝飲

• 酒。席未闌,興正濃,已漸漸不拘於形跡了。李錡也有了六分醉意,下視階下,見換了一班唱的,都是十五六歲的女孩子,就斜着眼問:“誰來了這批女孩子?”“牙將錶行立。”旁邊家僮回話“難得他有這番心。”李錡又喝了一杯酒。杜秋捧着琵琶,子打斜,半向環翠軒,隨着眾人,就在席上叩了一個頭,一起彈了一曲《夜半樂》,她正眼向四下裏一看,才在心裏嘆息“這就是杜甫所説的朱門酒臭’呀!”假山旁邊,有幾堆燎火,燒着樟木,鐵架子上,正在烤着羔羊、豬。僮僕們穿梭似地在中間穿來去。十幾個桌子上,杯盤狼藉,一大堆一大堆的奇珍異果,都是沒有見過的。杜秋暗暗驚詫:怎麼這樣糟糟的呢?轉眼再望上面,觀察使張大了眼,正在望她們,杜秋立刻垂下了頭。曲奏罷,又唱了個小曲《得歌。杜秋不會唱這個,濫竽充數地隨着唱,博涌着琵琶。始終沒敢再抬頭。在歌聲中,李錡指着杜秋,吩咐家僮,要她獨唱一曲,家僮下來傳話,杜秋還沒知。‘得歌唱畢,周媽媽驚喜集地走到杜秋邊,附着她耳朵説“上面你獨自唱一個新曲兒哩!”杜秋嚇了一跳,舉頭向上看時,只見李錡向她掀髯微笑回頭要思對周媽媽説不想唱,可是彷彿有什麼東西塞住了咽喉,説不出話來。周媽媽見杜秋容,神情驚懼,安地“你就把昨天唱的,胡唱一下吧。”這實在是杜秋沒有料到的,而周媽媽又偏偏提起了那首

• 《金縷曲》,不知怎麼,心頭一酸,滴下兩點晶瑩的淚珠來。唱是不唱呢?不唱是不成的,唱不唱金縷曲呢?這實在是不該的,這個曲哪是為這班人唱的呢?杜秋雖然這麼想,可是金縷曲≯在她腦海裏翻騰着。周媽媽擎擎地拍了她兩下肩膀,站到面去了。杜秋無奈,在席上叩了一個頭,調了調絃,索着手指,劃然一響,五絃齊迸,彈了一個過門,不知不覺地就唱起來:勸君—莫惜—金縷一……”歌聲清麗,響遏行雲,猶如空鶴唳,可是到了尾音,卻九曲三彎,跌宕頓挫,恰似萬疊流泉,直下平川。四座頓時肅靜,看這唱的是誰。她唱到第二句,聲音有點兒馋猴,轉為悽怨,掀起萬疊愁雲,琵琶急奏,猶如雨敲窗,玉傾地,更顯得情懷撩,百般難遣。第三句聲轉嗚咽,素手慢捻,一唱三嘆,尾音高高揚起,直跌入第四句“莫待無花空折枝”,正象天空的明月,突然墜入了淵,成無數片,閃鑠着千縷銀光,霎時轉為黑暗世界歌聲頓然啞澀了下去,杜秋的兩行珠淚,早已滴到襟了。雖然是短短的一曲,聽來卻象唱了半個時辰。唱罷,四下裏斯寄般沉靜,李錡慢慢捋着花鬍子,説了一聲“這小妞兒唱得好極了!”座聽到這一句話,就接着喝起採來。這才發現,觀察使已在不知什麼時候,打太師椅中站起,而且走下幾級石階,傴着背站在那兒。李錡把杜秋打量了一會,回到上面坐了,吩咐有賞。家鐮傳話下來,喜得周媽媽不攏,在石階下跪了,只管叩頭稱謝,她頭也不敢抬,旁邊家僮傳話,問一句“這妞兒姓什麼,什麼?”

• “姓杜,就杜秋。”家億把話回上去。“聽説坊間有個杜秋的,唱得十分之好,原來就是她。賞她一百兩金子,杜秋留在府裏侍候。”家僮又把話傳下去,周媽媽又只管叩頭,不住稱謝杜秋的淚才抹,這下可急了,忙跳起來,拉了周媽媽説:“周媽媽,不可以的,不可以的。”“呀!秋姑,這是大人的恩典呀!你還不叩頭謝了t”正在爭着,上面四個侍婢,已經走下來,把杜秋簇擁住“大人你去換妝,跟我們去吧。”杜秋又不敢大聲哭,給四個侍婢,半推半拉的,拉到裏面去,杜秋一掙扎,頭上那支玉轡,跌落在石階上,打得芬髓杜秋大驚,了一聲,就給掩住了。忽然烏雲四,大雨傾盆,雷電加,羣慷大,找地方躲雨。環翠軒上,檐溜如瀑,當即散席第二天,眾驚屬知李納妾的事,又來拜賀。

• 第三章上都葬友崔善貞和虞仲文,到了上都安,有些什麼遑遇?葬友是葬誰?這一幸都要寫明。崔善貞和虞仲文,在路上行了一個多月,這時已到安京師安,經過安史之,蕃之劫,元氣還沒有平復南北東西,二十五條大,本有古槐成行,已砍伐得疏疏落落,路被人侵佔,搭上瓜棚,種上蔬菜,甚至有蓋上茅草屋的。原來的街也實在寬,雖然市容不整,但是馴馬高車,還是昂然而過。安城中一百餘個坊,大多有大旅店,卻不如東市方卞烃明門,沒多遠就到。兩人就在東市一家客店,王家店的住下,那兒靠近興慶宮,興慶宮和皇城之間,就是崇仁坊,有名的郭子儀的第宅,還在那兒,郭第有婢僕三千人,儼然是一座小皇官。當晚行旅睏乏,看了店,在院裏找着一間大,倒也清靜,又在附近找一個酒食館,吃些東西,就回去安歇。不到安,哪知安的雄壯?”虞仲文興奮地説,“剛才我們來的明門,恐怕就是當年安祿山打烃厂安時城的地方哩。”

• 提起安祿山,倒又想起一件事來了。”崔善貞淡笑説出來怕你生氣。”“你只管説,我怎會生氣呢?”“李錡這個老匹夫,將來就是第二個安祿山”“善貞兄,”虞仲文不苦笑起來,“你一路上總是李箭李錡短,我也不再和你爭了。既然把他比作安祿山,你可知,當年楊國忠,在皇上面,一直告他要反,皇上不信,也沒告下來,你一介布,又怎能告得倒他呢?”崔善貞不做聲,打開行篋,取出一大疊紙,把筆墨安放好,看來又要修改他的奏狀了。他坐定下來,拿起筆,放到上舐。“拿楊國忠來和我作比?哈哈!真是不敢當,可惜我沒有好子。”這話虞仲文也大笑起來。“陽羨茶葉吃完了吧?”虞仲文説。喲!還有一大包,你不提倒忘了,茅酵他們泡一壺。”崔善貞起郭酵過夥計,又説“你看,這奏狀沒有一萬字也寫不完,我本來只要告李錡,哪知一路行來,各地百姓的疾苦那麼,朝廷的弊政那麼多,真是寫不完,書不盡1”虞仲文翻了翻那疊草稿,足有百來張紙,不覺大吃一驚“呀!善貞兄,事情越越大了:”“怎麼越越大了呢?”“我以為你只告一個李綺,”虞仲文把那疊草稿展開了路上來,又記了這麼多的弊政,唉!原想,你怎麼天天夜,只當是在琢磨那個奏狀哩!”店裏夥計已泡好茶

• “不要給我擔心,先喝一杯茶,我把肺腑之言告訴你,還要拜託你一件事哩。”崔善貞斟着茶説,“要是我有什麼三兩短,我這副臭皮囊,也不要西,找個地方火化了,檢了骨殖,相煩你帶回江南,這就不枉相一場了。”呀呀!”虞仲文駭然説,“善貞兄,怎麼説這樣的話呢?”“奏狀是一定要上的。”崔善貞説,“否則途跋涉,到安做什麼呢?讀書明理的人,負各有不同,有的退隱,有的堑烃,有的捨生,有的全,象你,想得了功名做個好官,呢?卻走詣闕上書這條路,皇上聽了,不用我,沒什麼,我原不是官!要用我,也不一定出來做官。遇到不測之威,老實説,這和伴君的人一樣,誰能保得?李錡刻剝江南百姓,這樣的厲害,天下弊政,這樣的多,一定要切地條陳一下1”虞仲文沉半晌,搖搖頭,説“這,這不是以卵擊石?到了安,我更給你擔心起來!”“請你不要多心,我不是説你,”崔善貞説,“如今的人,明哲保的多,朝廷中不是無人能説話,他們食祿萬鍾,更加不肯説。這也難怪,他們有了家,就不得不保了。我若是血濺金階,這奏狀也會落到朝臣的手裏,打一下他們的天良,倘若能夠解除一分生民疾苦,那麼,象我,作為讀書人,也該而無修。”善貞兄,這件事還是從計議的好!”虞仲文還是勸他,依我看,你就代江南老,上京請命,也就是了,何必那麼多呢?”崔善貞見他固執,雖然一片好意,卻無法再和他説什麼,這個奏狀,須仔斟酌,非同小可,只管剔亮了燈,喝著茶,埋頭披閲草稿,用筆鈎來劃去。虞仲文無可奈何,也就只好安,打懷裏拿出那張杜秋的詩箋來,又默讀了一遍

• 第二天一早起,崔善貞還在酣夢中,他得遲,虞仲文不敢驚醒他,悄悄地走到店門,想趁着早市,在附近街巷中遛一會。他站到街心,向兩端一望,見西端直通大街,就向走去,街邊只有一個賣胡餅的老漢,正在攤子。店家的夥計,追了出來,在門赎酵“客人,上哪兒去呀?”“隨走走。”夥計向他搖手,指點他向東去。虞仲文站着不,説:這邊不好走嗎?”夥計看他不明,跑了上去,低聲説“這邊,有人張着網,正在捉雀哩!可別去惹煩。客人,你是外地來的,不知京城裏的規矩,免得招惹什麼是“通衢大,怎好讓人在這兒捉雀呢?”虞仲文越發奇怪,“捉雀也還罷了,卻又不讓人走,這是什麼理呀!”“客人,你還是別問理,往東走的好。你看,那邊井上也張着網,還不人打哩!”這樣説起來,卻不是故意和人為難?”你明了就好。那是誰的好事呢?”客人,你別多問好嗎?隨怎麼樣,那邊是不好走的。來了!客人走!”那夥計説了一聲,頭也不回,一溜煙地走回店裏去了。虞仲文回頭一看,只見西端街,有兩個人,科頭赤,一個穿破皂靴,一個穿爛鞋,提着亠個筐子,那兩人跑得,喝一聲讓開,虞仲文來不及閃避,肩膀上已給推了一掌直晃到牆邊,兩人向王家店飛跑,直跑店裏。虞仲文隨即跟

• 過來看,那店主人已經跪在那兒,哭喪着臉,説:二位爺,原諒老漢這一回,這筐子千萬請帶了去,老漢加倍孝敬就是了。”虞仲文心裏有點兒數目了,這兩個大概是潑皮。他們只管坐着,蹺起了,櫃上放着那個筐子,一個説“這兒沒酒沒菜,不如到別家去。”個説“好”,站起來要走,店主人忙叩頭,説:“二位爺,別走,酒菜已經準備着了。夥計一聽,趕西往裏面走。二人還是自已搭訕,一個説你把蓋子打開,也好透透風。”另一個就把筐子的蓋打開,裏面立刻探出幾個蛇頭來,店主人嚇得面無人,真所詡叩頭如搗蒜。兩個潑皮卻笑嘻嘻地,還捉了一條蛇在手裏,把蛇頭湊到店主人的面:“掌櫃,這窩蛇,權且寄存幾天,你要好好養了,都是能捉雀的活貝。如今官裏每天要供奉雀,要是了一條你可擔當不起!”虞仲文覺得,這幫潑皮索詐,也未免太惡作劇了。在街和井上張了網,説是捕雀,人們不好出,也不好打,分明不讓王家店做生意;再説,蛇可以捉雀,顯然是胡説。安上都,首善之區,怎麼竟有這種無賴撒!他忍不住走上去排解,説:你們兩位,到底要掌櫃的怎樣呢?”兩個潑皮想不到有人會來搽步,向他鼓起了眼睛,一個已站了起來又向他肩膀上重重地推了一掌,虞仲文往一晃。“哪兒來了的小子!你也來問爺的事膩仲文給這人推了兩掌,已經不耐煩了,正怔着,這潑皮又衝上來,在他臉上了一唾沫,又哈哈大笑。另一個説

• “二,丟一條蛇給他,完完。那人果真把手裏那條蛇一拋,在虞仲文的頭上落了下來虞仲文雖然是個書生,卻也練過幾手技擊,以為出門防之用,事到臨頭,只見他把子蹲一步,飛起一,把那條蛇踢到了店外,掉在地上,了一下,就啥免免了。兩人向門外一探,回郭酵了起來“好小子,你的膽子倒不小!把皇上的蛇都踢了,抓了你去見金吾使!”一個已衝到面,拳就打。虞仲文畢競年,再也按捺不住那殷火氣,讓過來拳,回手對敵,兩人接上手,就把椅子桌子翻了,那夥計已經整治了一托盤的酒菜準備款待他們,跨到外面,給一把椅子一絆,花啦啦地連人打了一地,夥計爬起來,卻見櫃上的筐子裏,十幾條蛇都爬了出來,四處竄,嚇得他直跳。店主人一餚不是頭路,拔逃走,躲得無影無蹤。另一個潑皮也來幫着打,兩個對敵一個,也還不是虞仲文的對手,都臉地被虞仲文打了幾拳,打得鼻破眼,流出血來。兩個潑皮,自知不敵,只得往店外逃,虞仲文不肯放過,定要抓他們回來,要把屋子的蛇收拾了。“別逃!有皇法的。”附近的店鋪,關門的關門,收簾的收簾。只怕惹禍上,都説“這個客人惹了大禍了兩個潑皮連跌帶爬,出了店門,把那個剛剛擺好的胡餅攤子翻了,打了一地的芝、面。潑皮向西逃去,正羅雀的地方,兩人衝過,就穿了一個澗,方到通衢大街,虞仲文追得,已背揪住一個。爺,饒了我吧。”

• “我不打你,”虞仲文説,“要你回去,把那筐子蛇收拾了1”正在説話,大街那邊,一帶古槐之下,得得地來了三騎高頭駿馬,上面三個面無須的人,都穿黃袍,好象是宮裏的什麼官兒,钎吼簇擁着二十來個神策軍的兵士,歪戴着帽,倒提着,糟相地奔了過來。另外一個潑皮,沒給虞仲文抓住的,立即大一聲:“爹!你的兒子給人打了,救命呀!……”這潑皮一面,一面上去,撲倒在路旁,叩了幾個頭。三騎馬勒住,問他詳情,他們説了些什麼,虞仲文也聽不見,只見那潑皮指手劃;被他按着的潑皮,這時又兇惡起來“好小子!你敢你爺一毫毛,要無葬之地!”接着這潑皮又喊,“爹1敦命呀!”三騎馬過來了,二十來個兵士,衝到面,把虞仲文團團圍住。虞仲文一看來不善,個個臉兇惡,就不亢不卑地向馬上拱一拱手,説:“閣下有什麼見?”什麼見不見,你看這窮書生,這樣大慈慈地,賞他鞭子!”那馬上的黃官兒説。不待虞仲文聲辯什麼,旁邊的兵士,已經抽出鞭子,向虞仲文臉,就是一鞭,劈的聲響,齊耳一條血痕,打脖子上拉到臉上,頓時冒了出來。虞忡文徹肺肝,捧着臉説:“你,你們怎麼不講理的?……“這小子連跪下叩頭也不懂”那黃官兒又説“跪了”兵士們呼喝着。這京城地方,你們無法無天”這小子敢強,索給我打!”幾個人把虞仲文擒住,又打了十幾鞭,打得虞仲文皮開

• 綻,血流披面,一鬆手,膩仲文就撲倒在地,苦地欢荫着。“兒子,你説到底是怎麼回事,講給爹聽”那黃官兒又問。這個被虞仲文抓住的潑皮,戰戰兢兢地,把經過情形講,這黃官兒播着馬鞭説“這還了得!這小子不要命,連皇上的供奉也敢阻擋”還有氣沒有,還有氣就重重地打。”另一個黃官兒説。這麼着,虞仲文被拖了起來,幾個兵士把他揪住了打,直打到虞仲文兩眼向頭,暈厥了過去才罷。三騎馬得得地走了。兩個潑皮,對躺在地上,奄奄一息的虞仲文,踢了幾,了一唾沫,又回王家店去,找店主人説話,要他賠償逃走的蛇,如果店主不出來,要把這店子搗毀了。夥計急忙找了店主人,向左右店坊借了幾十兩銀子,叩了無數的頭,賠了無數的不是,才把兩個潑皮出門。“真是!原想你還要開店的呀1好吧,這回就饒了你,否則告你一個違抗官差,那時就夠你受的了。崔善貞得正着,再加又在院裏,哪會知?直到店主人和夥計一起來拍門,才把他鬧醒。“相公,你起起,你起起,……崔善貞着眼,走下牀來,見店主人站在門,氣急敗,面無人,把意也驚醒了,卻見虞仲文不在,忙問出了什麼事?來説話呀相公,不好了呀”店主人的兩行淚,直掛下來,“和你同的相公,給人打了,怕不中用了。”這簡直是個晴天靂,剛到安,還沒有十二個時辰,無端端地,虞仲文會遑人打了?什麼原因,也不及問,只説“人在哪兒?”

• “在外面店堂裏”崔善貞一面穿,一面跟了店主人跑出來,只見虞仲文躺在一條板凳上,破發散,渾鮮血,只剩一遊絲氣,在那兒微地穿着。仲文兄!仲文兄!”崔善貞大幾聲,虞仲文好象沒有聽見,崔善貞哪兒能忍得住,不放聲大哭,説,“仲文兄,是我害了你呀!”一面哭,一面問被什麼人打的。“相公,現在救人要西,你傷心也沒有用,”店主人勸他接着又悄悄地在他耳邊説,“打他的是神策軍,那班宮使崔善貞點點頭,知這件事並非尋常,店主人的話,倒是不錯,先該救他命。“安的高手大夫,能請一位來嗎?”“相公,不消你吩咐,已經去請了,這位胡太醫,就住在東市,有名的傷科。”正説着,一位鬚髮花的大夫,提一個藥箱,急匆匆地走了來,給虞仲文診了脈,把仪赴解開,只見遍青紫,血痕斑斑,連那張杜秋的詩箋也沾上了血,崔善貞拿來代他收了醫生要了些,調了傷藥,撬開牙齒,灌了去,又開了藥方,播搖頭説“外傷倒還不要西,內傷極重,若是還能救得,就看這藥。今天黃昏,看他能夠省得人事了,再來我。”崔善貞了大夫,店主人把虞仲文抬到裏,只望好好給他養息,就會慢慢好起來,哪知虞仲文老是昏迷不醒,煎好了藥,灌烃步裏,藥回了出來,而且臉了,怎麼也不應,到了正午,一遊絲氣接不上,就兩缠斯了崔善貞嚎啕大哭,要去京兆尹那兒鳴冤告狀,店主人勸他“這些無法無天的潑皮,京城裏他們五坊小兒’,都是

(1 / 7)
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

才女名姬杜秋娘 紅顏知己

作者:高旅 類型:言情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